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0章(1 / 2)





  饶是如此,所有人依旧十分震惊。

  方才还好端端的石头,怎么忽然间就碎成两半了?

  联想所谓的吉兆,再想想方才玉盏摔碎的一幕,许多人不由想道:难道这又是上天降下的警示?

  皇帝的脸色很难看。

  转眼之间,吉兆就变成凶兆,他的脸色不难看才怪。

  不止难看,还有些难堪。

  乔岱吓得连连请罪,说这石头运过来的时候明明还好好的,怎么忽然就碎了,臣实在是冤枉云云。

  皇帝懒得听他啰嗦,直接大步上前,准备亲自察看。

  这时他就听见中书侍郎吴璟啊了一声:“这里边好像有字!”

  众人听他一说,也都纷纷凑上前来。

  石头忽然裂成两半,切口十分平整,看起来像是被雷电所劈,但刚刚风和日丽,根本没有打雷闪电的影子,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。

  皇帝弯腰端详,其中一半石头里侧果然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,无须他细看,旁边已经有人念了出来。

  “三,人,同,称,臣?”

  三人同称臣,这是何意?

  众皆莫名。

  然而既然左边有字,右边肯定也有字,也不需要有人提醒,大家便都转头去看右边那块石头内侧。

  上头果然也有字。

  写的是:禾下女鬼夭。

  若说这两边是连在一起的,那么合起来便是:三人同称臣,禾下女鬼夭。

  又或者说,顺序颠倒过来:禾下女鬼夭,三人同称臣。

  但好像都没什么不同。

  禾下女鬼,这个很好理解,是个魏字,指的肯定就是大魏了。

  而夭字,顾名思义,少壮而早死曰夭。

  大魏建国至今不足半百,的确可以称得上少壮。

  那为什么“三人同称臣”,大魏就会亡国呢?

  谁能料到好好的一个祥瑞,竟会搞成凶兆?

  众人面面相觑,谁也不敢吱声。

  再看之前还春风得意的乔岱,此刻早已吓得面无血色,连连磕头了。

  若他知道这里头还有这种谶诗,那估计打死他也不可能进献。

  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。

  他觉得自己的脸被狠狠打了一巴掌,都被打肿了。

  若说方才有多高兴,此时就有多难堪。

  谶诗这种事情,从古至今屡见不鲜,就算是让顾香生来说,她也能想也不想就说出好几个例子。

  最著名的,莫过于秦末陈胜吴广借着狐狸装神弄鬼,弄出“陈胜王,大楚兴”的谶言,趁势而起,割据一方。

  借鬼神之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,巫蛊是一桩,谶诗又是一桩。

  皇帝还在沉默,谁也不敢说话。

  “三人同称臣”是什么意思,好像还没有人琢磨出来,即使有人琢磨出来,那个人肯定也不会当出头鸟。

  这种情况下,身为尚书令的王郢,责无旁贷,首先出声:“陛下,石中藏字,看着玄虚,实则蹊跷,子不语怪力乱神,此间真假,不足为信,陛下英明,请勿相信此等来历不明之物,不如交由三司严加查处!”

  皇帝不置可否:“你觉得这三人同称臣是何意?”

  王郢沉默不语。

  皇帝又问其他人:“有人说得出来么?”

  沉寂之中,却有一人出声:“臣有一言,不知当说不当说。”

  皇帝看了一眼,是中书侍郎吴璟。

  “你若与王相一样想开口劝谏,就大可不必开口了,不如先将这两句谶诗解出来,再论其它。”

  皇帝其实不大相信这件事是巧合,但若说不是巧合,又实在太过奇妙了。

  石头是完好的,方才进献过来的时候,所有人都在场,也看得清清楚楚,可当宫婢打碎玉盏之后,石头就正好裂开成了两半,若无人为因素,难道真是上天示警?

  子不语怪力乱神,那是酸腐文人说的,身为皇帝,对这种事情,其实还是好奇兼且忌讳的。

  所以即便巫蛊案疑影重重,皇帝依旧勃然大怒,因为谁也无法理解他那种心情。

  九五至尊,高处不胜寒,谁都仿佛躲在暗处,将欲害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