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3节(1 / 2)





  翌日,早起,杨清随意扎个丸子头,就出去买菜。

  背着一个中号背篓,小院里,现在搬来的人不多,只有两人,还都住在一楼。

  二楼只有杨清一人居住,两位大师傅要过段时间才能搬来。

  还有一位同样是做前面厅堂工作的服务员也要过段时间才搬来。

  杨清去到周围买菜的铺子转了一趟,回来的时候,放了一些应季的蔬菜。

  上楼梯,就看见了有几人站在她家门口。

  仔细一瞅,是老家的爷爷奶奶,还有弟弟建华,异母的哥哥杨建国,还有一直耷拉着脑袋的亲爹。

  杨清快步走过去,“爷爷,奶奶,你们怎么来了?”

  听见声音,老太太转身就小跑几步,一把抱住快步上前的杨清,趴在孙女的肩头,老太太眼泪哗哗的掉,哭的可伤心了。

  嘴里念叨着,“奶的清清,受罪了,往日是奶不好,也不晓得进城多瞧瞧你,也不晓得管着些你那偏心眼的爹,他糊涂。你奶我可不糊涂,是奶备懒了些。

  该是跑的勤些,多看着些,要不然你也不会一直受苦,以后好了,咱搬了出来,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,也不用侍候那些人。咱以后自个儿好好的工作好好的过日子。

  发了工资啊,也好好补补你自个儿,别舍不得,该吃吃该喝喝。 ”

  说完,老太太稍稍推开孙女,低着头,在裤子口袋里掏啊掏,掏出来一个包的鼓鼓的手帕,打开,里面有钱有票。

  一把塞给杨清,“清儿,你拿着,刚搬出来,身上没钱吧,不要紧,奶给你。你放心,这些都是你爸平时孝敬我的,与你二叔三叔没啥关系。”

  老太太笑的那叫一个小心,还有满脸的讨好。

  手眼巴巴的伸在杨清的前面,杨清看着有些好笑,只是没有表现出来,伸手推开那手帕包着一些钱与票。

  一只手挽住老太太的胳膊,笑着说道,“奶,没事的,我找我同学借了一些钱,家里重要的东西,都置办好了。走,咱进屋,进屋。”

  杨清一只手从裤袋中掏出来钥匙开门。

  同时与其他人打招呼,对老爷子与建华态度热情,对另外一对父子,就冷淡多了。

  淡淡的喊了一声大哥 ,一声爸。这样的区别对待,让刚开始悔悟的两人又有了点触动。

  进到屋内只有四把椅子,杨清招呼着大家,“爷,奶,先坐。我去倒茶。”

  屋内很简单,窗帘也是旧的,除了煤炉子与煤球全是旧的。

  老太太不坐,拉着孙子建华,到处瞅瞅,屋内干干净净,清清爽爽,就是没啥东西。

  “呀,姐,你这床够大的呀?”杨建华进到房间里,就见到了那一米八的床。

  “嗯,我特意选的一张大床。以后我得好好睡睡大床,想怎么动弹就怎么动弹,想怎么翻身就怎么翻身。”这话一出,坐在客厅仅有的几把椅子上的杨父,不自在的动了下。

  这话怎么感觉是像说给他听的,可又想想不对 。闺女往日就是个闷葫芦,不会这样投机。

  想想不会。

  脑海中,在肯定与自我否定中摇摆。

  杨建华眼馋的在床上滚了几滚,走在房间外的阳台上,望了望外边,指着前方说,“姐,这里真开阔。”

  “嗯,这里是蛮好的。有时间你就过来玩,现在夏天,可以睡垫子,你来了也有地方住。我在客厅给你铺一床被子,上面垫上席子就能睡。”

  杨清的记忆中有关于这个亲弟弟的一切美好记忆。唯一的温暖的就是这个亲弟弟。

  至于关心她的奶奶,你超乎寻常的关爱,有点让杨清受不住。关爱是发自真心的,但那突入其来的关爱,太过于猛烈。

  没有细水长流的关心呵护来的温暖,总觉得这猛烈的关爱,有些不真实。

  原主小时候的记忆中,每次回远郊的老家,爷爷奶奶也不是不喜欢她。她能感受到老人也喜欢她,只是那时候,二叔,三叔家里的孩子也多,加上自家的孩子也多。每次回去,家里跟打仗似的。

  爷爷奶奶即便喜欢她 ,那也跟自家的哥哥弟弟,其他两家的孩子差不多,没有像今天这般,她好似能感受到奶奶的关爱中有愧疚。

  深深的愧疚。

  不管出于什么,杨清此时无法深究。

  杨爷爷也参观了下杨清的单身宿舍。来回走了一个遍,问道,“清丫头,这里怕是有你爸妈家的一多半大?”

  “嗯,这整栋房子以前是一个有钱人的宅子,我住的这间自带厕所,是个边套,前后有阳台。

  全部算在一起,一共差不多有六十个平方。比那边没小多少。”

  老爷子盯着脚底的黑白格子地砖瞅 ,都快盯出来一朵花。

  坐了会儿,杨清带着大家到外面转,看看周围有些什么厂子。

  新区离市里也不太远,城市的扩张刚刚开始。

  到后世,这边也是主城区。

  现在嘛,就算城市的边缘。转了一圈,远远的站在国营饭店对面,“爷爷,奶奶,那饭店以后就是我工作的地方。进城有空的话,就来这边看看我。”

  “好,以后我们常进城,给你送些家里的新鲜菜,对了那只鸡,等下我让你爷爷帮你杀了。带的那些菜,足够你吃几天的。过些天,我再让你爷爷或者你二叔三叔他们进城时再给你送一篓子菜。”

  杨奶奶已经想好,尽量以后常来给孙女送菜。家里的小菜多,城里买菜也是个难事,那些菜,蔫了吧唧的,一点也不新鲜。

  在这边一直到吃了晚饭,一家人才回杨爸家里。

  回去的路上,杨奶奶还一直嘱咐儿子,“好了,明天给我点钱,还有粮票,我明儿给孩子送过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