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7节(1 / 2)





  除此之外,清宫的宫灯也从外面采买,花样繁多,让人琳琅满目。

  而乾隆年间,玻璃出现在紫禁城内,养心殿装上了玻璃窗,而玻璃材质也被用在宫灯上。

  靳木桐同时还找到了一段传说,据说当年嘉庆皇帝为了庆贺乾隆的九十岁寿辰,从全国各地聘请各种工匠制作各式宫灯,只是宫灯还没有做好,乾隆便驾崩了。

  工匠们没了活,有些返回故乡,而有一些则是留在了北京,在前门、天桥等地开设了一些灯笼铺,除了给宫廷做宫灯之外,也给老百姓做,于是便有一些老铺子流传下来。

  靳木桐和潘志承查到这些之后,跟木器组、丝织品组的领导开会研究,决定再度启用宫外采买的方式,从老店居盛斋采购一批宫灯的吊穗。

  由于宫灯一直是靳木桐和潘志承负责的,采购灯穗的事情也交给两人负责 ,陪同前往的还有丝织品组的一位同事。

  三人来到了北京做宫灯做了一百多年的居盛斋。

  这店铺位于大名鼎鼎的琉璃厂附近的一条小巷里,从外观看上去,十分不起眼。

  据说这家店从嘉庆年间便开业,而当时的创始人世代都是做宫灯的,据说从明朝便开始传承,家族里历代也有不少人给清宫做宫灯,可谓是宫灯世家。

  来到店里,这家居盛斋比靳木桐想象中要低调很多,店内到处挂着各式各样的宫灯,店主本人便在这宫灯的海洋中抬起头,招呼刚来的客人。

  “哎,不好意思,我刚刚在忙着,招待不周啊。”

  靳木桐拿出手机,翻出了几张宫灯的照片。

  “老板,你这有没有这种宫灯的吊穗呢?”

  老板戴上了老花眼镜,仔细的翻看照片。

  “这些都是宫里的款式吧,你们是……故宫的?”老板抬头看向面前这个女孩。

  靳木桐一愣:“老板,你怎么知道我们从故宫来的?”

  老板笑了笑:“这也没什么,我们这家店别的啥都不错,只做宫灯,原先也是给宫里做的,给宫里的和给普通老百姓的款式有所不同,我自然就认得了。”

  靳木桐有些兴趣了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
  “你看看我店里这种宫灯,这就是宫里的款式,但是去掉上面两层宝顶。这样等级有别,也就能卖给老百姓了,后来一代代的传下来,我们接手以后自然也就遵循这些款式的规律。”

  “原来是这样,那老板你给看看这吊穗吧。”

  老板仔细看过以后说道:“这吊穗我们这有,不过没有现货,得定做才行。”

  他说完,刚要把手机还给靳木桐,却看见了图片上的一个囍字。

  他拿近了伸出手指放大照片仔细看这个囍。

  “这个囍是在琉璃上雕刻出来再上色的,姑娘,如果我没认错的话,这应该是顺治年间的东西吧?”

  这下,同去的三人都诧异了。

  “老板,你怎么知道的呢?”

  第110章

  老板取下眼镜, 滑动手机屏幕,指着宫灯的四个龙头说道:

  “你们看这个宫灯的龙头, 这是我们居盛斋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刻法,直到如今,这个雕刻手法依旧再用,不过这个宫灯非常特殊,你们看这个宫灯的龙头,通常, 我们会在宫灯的立柱上雕刻穿云龙、戏水龙、行龙、降龙等等, 甚至双龙戏珠, 可这种上龙下凤的形式相当罕见,据我所知, 只有一例。”

  老板又将屏幕滑动到了琉璃囍字。

  “你们再看这琉璃雕刻的囍字, 这琉璃雕刻如今看来并不稀奇,可是宫灯的琉璃上刻字,而且还是刻的囍字, 就相当罕见了。这宫灯的形制看样子是用于皇帝大婚的坤宁宫的, 整个清朝只有四位皇帝在紫禁城中大婚,结合刚才那个龙凤呈祥的龙头,所以我推测是顺治年间做的宫灯。”

  靳木桐听完问道:“老师傅, 这宫灯难道还是你祖上做的么?”

  老板唇边含笑, 笑容里是低调的骄傲:“当然是了, 我那有一本传承几百年的老账本, 平时我从不拿出来示人, 不过看到这个宫灯的图片,我觉得可以给你们看看。”

  说完,老板转身去了仓库,捧出了一本厚厚的账本。

  “我家传下来的传家宝,除了这做宫灯的手艺,还有便是这本账本。这上面记录的都是我家历代为皇室制作的宫灯样式和做法。这是账本的影印本,原件我收藏在家里,我给你找找顺治年间的记录。”

  靳木桐和潘志承面面相觑,两人都没想到这个宫灯竟然还能找到当初制造它的工匠记录。

  “找到了,就是这里,顺治九年六月,上命内务府制作双喜琉璃宫灯,按大婚规制制作,用料上等,龙凤头,工期仅三天。因雕工繁复,且在琉璃上刺字,难度极大,内务府总管找到余等,余父子兄弟十余人,日夜不歇,赶工三天,遂完成。”

  老板的手抚摸着账本上的这段文字。

  “这种宫灯,平时制作工期至少也是两周,顺治帝下令三天就必须完成,内务府做不出来,这才找到我家族做的,上面写了,龙凤头双喜琉璃宫灯。不过奇怪的是,那年皇帝已经大婚完一年了,第二年他便废后,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双喜宫灯,也挺匪夷所思的。”

  听完老板所讲,三人都感慨,没想到在故宫之外的宫灯铺,还能找到历史另一面的佐证。

  靳木桐则是心中还有另一重感慨。

  看来小菁的故事是真的,在顺治大婚之后,跟孟古青的确有过一段甜蜜时光,否则他不会在皇后提出想要宫灯的要求之后,命令内务府三天就给做出来。

  还很感慨的是皇帝的一句话,下面的太监工匠就得忙得觉都没得睡,三天三夜不停的赶工才能完成这个宫灯。

  更加感慨的是,宫灯的制作方法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,如今还有传人,也是相当不容易了。

  “老板,那这款宫灯的灯穗材料这上面有记载吗?”潘志承问道。

  老板看了看:“有的,不仅有灯穗记载,还有当初在这个宫灯上上漆的记载。不过,也就这个宫灯太过特殊,所以我有点印象,别的话,就算是我们店做的,或者是我祖上做的,毕竟款式那么多,我还真不一定能找到。”

  潘志承有些兴奋:“这可真是太好了,咱们修复最重要的就是修旧如旧,恢复原状,能找到它原始的制作记录,对我们修复工作来说简直是太便利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