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攻略御史大夫第38节(1 / 2)





  省里发了新做官袍,崭新崭新的,脱脱昂首阔步进了值房, 靴子一脱,坐到几前, 继续熟悉朝廷发给四方外邦的文书政令。另外, 案头旁侧工工整整摆放了一沓各国朝贡国书。

  “成德之行, 还圆满吗?”康十四娘过来,她已熟悉流程, 指点了下脱脱。

  脱脱十分警觉,嘻嘻一笑说:“那都是谢台主要操心的事, 我才懒得管,只做好我的事,”她两只眼乱瞅, 压低声音,“成德的集市可热闹啦,有果子行、丝帛行、磨行、屠行齐全的很……”

  康十四娘哪里有心情听她啰嗦这个, 按捺片刻,问道:“成德既然这么热闹,你们没多逗留几天?再说,节钺都授过了, 张承嗣理当很热情留使臣一行赏玩几日才对。”

  脱脱掰起手指头算算,眉头蹙着:“留了,我们好像只呆了一天,上街买些长安不大见的皮具毛料,就跟台主回来了。”她直叹气,“我倒想多玩几天,可做不了主。”

  康十四娘也在心里盘算着日程,笑道:“你们回来走的可不快。”

  脱脱莫名其妙,说:“你怎么知道?”

  康十四娘随手把笔墨摆好,若无其事的:“能算出来呀。”

  脱脱“哦”一声,开始抱怨:“都是谢台主带的仆役拉肚子,真的好没用,那么个大男人,小脸拉的蜡黄蜡黄,谢台主怕报废他御史台的人,所以耽误了。你不知道康姊姊,我都快急死了,好无聊呀!”

  看她开始矫情,康十四娘心里一阵厌恶,无论几时,她那个甜腻腻的声音都有男人吃这套。不就是生的好?康十四娘简直想划花了眼前雪白的小脸。

  “多少人想跟谢台主出去无聊一趟,尚且轮不到,你知足吧。”康十四娘点了下她眉心,脱脱把嘴一撇,声音腻歪,“谁愿意跟乌台主一起出门啊,都要把人折腾死了。”她下意识地就去揉了两把腰。

  康十四娘一双细长眼,盯着她,忽然问:“你这往后不方便再去平康坊了吧?”

  脱脱嘻嘻乱笑:“当然,我本就打算不去了的,”她双手一合,念念有词,“佛祖在上,谢台主他爪子长弹劾了户部,连国子监的开支都给砍半,中书省也算他半个衙门,请佛祖保佑他可别坑我们这些小喽喽的钱。”

  念完,想到谢珣床下君子,床上禽兽,一动情便会面色潮红,肌肉贲起喉结翕忽……脱脱好一阵心猿意马,有些孤单地往窗外看去:二十根赭红巨柱撑起的正堂,大气磅礴,她的心上人有没有在里面在正襟危坐议事?

  隔着道宫门,相公们在延英殿,皇帝脸色很不好看,冷睨谢珣:“你说,德州节度使这个时候八成已经被张承嗣押去了恒州?”

  使臣们归来,谢珣事无巨细把成德一行回禀了皇帝,皇帝听得是百转千回,一波三折,一张脸在五足银香炉吐出的袅袅青烟后阴晴不定。

  这个时候,谢珣还在劝自己暂且搁置成德事。朝廷的中使已经去了,带着任命状、天子赐予的旌节,然而,结果却早在谢珣嘴里,皇帝忍着怒气不想骂自己的宰相,只骂张承嗣:

  “朝廷已经退让,这个狗杂种要是敢得寸进尺,朕一定发兵,灭了成德!”

  在皇帝嘴里,张承嗣得一句狗杂种都算美称,宰相们见怪不怪地听天子暴跳如雷狂骂河北,什么雅量,什么气度,统统不要了。他们一时不说话,各自捧茶喝。

  谢珣深黑的瞳仁在茶雾里显得格外淡漠,等皇帝骂完,和文抱玉对视一眼,说:“张承嗣必反,陛下也铁了心要出兵,舍近求远,陛下放着解决淮西的大好时机不抓住,这一仗,除了劳民伤财,不会有第二种结果。”

  皇帝勃然大怒,脸上一阵青一阵白,谢珣无动于衷,继续说:“魏博孙思明沉湎酒色,喜怒无常;幽州朱山年老多病,这两人都是日薄西山之人,朝廷应该再耐心等一等,对河北先安抚,解决了淮西再开战一点都不迟。”

  “你是说朕必败?”皇帝嘴角纹路如刀刻,显然怒到极点,谢珣瞥一眼虎视眈眈的鱼辅国,面不改色,“是,讨伐河北时机本就不成熟,陛下还一心要中贵人监军,雪上加霜,必败无疑。”

  皇帝几乎要吐血,瞪谢珣片刻,拂袖而去,绕到屏风后噌的抽出宝剑,闭了下眼,蘧然开目手都在抖:

  “朕一定要砍了谢珣,他敢这样跟朕说话,朕,朕真是受够了他!”

  天子一怒,伏尸百万,眼前没那么多人让皇帝砍,一剑下去,锋锐无比,案头被削去一角,飞击屏风上,外头宰相们都听见了。

  左右仆射屁都没有一个,屏气凝神,不敢作声,觑两眼小谢相公,他神色如常,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始作俑者一样。

  屏风后,皇帝身边只跟着鱼辅国,添油加醋一拱火,皇帝真的拎着长剑出来了。

  吓得中书舍人膝行上前,把皇帝腿一抱,泪流满面说:“小谢相公是骨鲠之臣,一言一行,无不为国家,请陛下千万不要错怪他。朝廷有直臣,天下才能太平。”

  皇帝冷乜在场所有人,讥诮道:“学士,他的老师都没替他求情,你再看他,一副等着青史留名的死样子。”说着,丁零一声,竟把剑掷到谢珣脚下,“朕偏不给你这个机会,哼,朕险些上你的当。”

  中书舍人心头一松,大声颂扬“我皇圣明”,这一幕,看的鱼辅国咬牙切齿,只得去捡剑,阴阳怪气提醒谢珣一句:

  “相公还不谢恩呐?”

  谢珣薄唇紧抿,向皇帝施了一礼:

  “臣要名有何用?人死如灯灭,臣和陛下一样,所思所想,不过是希望有一日这些毒痈国家的藩镇,能够归职贡而奉官司,尊汉仪而秉周礼,重归王化,四海廓清。”

  这些话,一个字的刺儿都挑不出。从别人的嘴说出来,冠冕堂皇,从小谢相公嘴里说出来,总是别有凌霜之态。

  皇帝脸上余怒尚存,一扭头,说道:“文相留下,你们都退下吧。”

  窸窸窣窣,一众人躬身退出大殿,左右仆射看谢珣那张冰山脸心里犹豫是否凑上去,听中书舍人开口了,很自觉闪开。

  “相公,如此直言,陛下面子挂不住呀。”中书舍人思来想去,找了这么两句,了解他秉性,知道多劝无益,换个话风,“我听说相公在成德遇刺的事问出话来了,不会是张承嗣吧?”

  谢珣心绪不佳,知道皇帝无论如何也要拿成德开刀了,眼见淮西陈士奇病的半死不活,儿子和大将则斗的你死我活,朝廷毫无动作,他未免有些心灰。

  “不是,是魏博的人。”

  中书舍人若有所思,重复了句:“孙思明捣的鬼,我料想到了。”他步子放慢,思忖了会儿,“小谢相公,朝廷如果出兵,有一个人,可能派的上用场。”

  谢珣止步,眸光又亮起来:“学士请讲。”

  “幽州朱山这个人,年轻时曾在长安读过书,表面上看,跟成德魏博的节帅很不一样,但实则大奸似忠。朝廷跟成德一旦开打,他势必遣使者先去魏博探口风。眼下,他手底下最信任的一人,叫李纶,这人的祖父曾在寇乱中殉国,算是忠烈之后。李纶年少时好交游,与某相识一场,还算投缘,后来被幽州朱山相中招入麾下。此人我了解,可谓是本朝的徐庶,相公可在他身上作番文章。”

  说到这,中书舍人仿佛又想起以前的外放岁月,谢珣仔细听完,由衷一笑:“这件事,还得请学士出面。”

  两人一路叙话,出了延英殿,外头是中书省、殿中内省,谢珣没往里进只是略停了停步子,遥望一眼,回了御史台。

  刺客人在台狱,已经看不出什么本来面目,问完话,舌头便被彻底割去,四肢早溃烂不成样子。如此折磨,只求速死,吉祥来报谢珣时,他在听三院分别奏事。

  三院奏事,从无废话,一二三四五六七说完,谢珣若要再议,事情就得重新复核一遍。谢珣若只是颔首,众人如蒙大赦,天都跟着格外蓝。

  吉祥看他事毕,上前说:“台主,人在台狱有几日了,不死占地方,浪费粮食。”

  谢珣手里拈着笔,勾勾画画:“不,他还有用,做成人彘,贴出告示挂城墙暴三日,之后么,扔魏博进奏院门口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
  他忽然搁笔,冷笑不绝:“这群混账,残忍好乱,从不知国家大义为何,千刀万剐都不为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