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1节(1 / 2)





  奚风渡沉声道:“百密一疏,后患无穷。”

  季明嚅了嚅唇:“大爷,事情很严重吗?”

  奚风渡默了许久,才道:“那得看拿走画的人,是何人。不管是何人,必定是个‘有心人’。”

  此时,郡主府已经到了,奚风渡收拾了一下心情,暂且将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,眼下先解决与永安郡主的事情要紧。

  等了一会儿,杜靖雪领着贴身婢子从屋里走了出来,俩人简单的打了声招呼,便同乘一马车往宫门行去。

  杜靖雪坐立不安,时不时的瞥向奚风渡,用脚尖踢了下他脚边:“诶,你怎么跟个没事人一般,一点儿也不担忧呀?”

  奚风渡抬眸看向她:“反正结果只有一个,我跟你,必须解除这场荒唐的婚约。”

  杜靖雪想了想,又觉甚有道理:“说得也没错,但万一……”

  “没有万一!”奚风渡说得斩钉截铁。

  杜靖雪突然安下心来,“那我暂且信你的吧。”

  到了宫里,皇帝刚下了早朝,正在御书房谈事情,小太监领了两人去了明瑟殿等候。

  此时,御书房内,三皇子胤峥,四皇子胤嵘都在。

  皇帝坐在书案前,一脸凝重:“近日乾儿身子又大不如前了,你们可有去探望?”

  三皇子胤峥抱拳回道:“父皇,儿臣今早便是从太子哥哥宫里赶过来的,儿臣找了好些偏方,整理了配好药赶着送去,只盼望着太子哥哥能早点好起来。”

  胤嵘:“儿臣……儿臣没有三皇兄用心,去的时候太子哥哥还未起榻,不敢多有叨扰,便又回去了。”

  皇帝轻应了声,看着胤峥点了点头:“胤峥倒是有心了,近日朕也听刘公经常提起你,学业大有进步,胤嵘还得跟你三皇兄多学习学习。”

  胤嵘一脸谦逊:“是,父皇。”

  皇帝不动声色的打量着殿下的两个儿子,一个锋芒毕露,一个又嫌太过内敛温和。

  皇帝翻了翻桌案上的册子,脸上带着些许疲倦,问道:“今日找你们过来,便是想问问你们,对于如今国力,有何见解?”

  胤峥想了想道:“父皇,我国当今兵力强悍,人们安居乐业,只要不是好逸恶劳之辈,便能吃饱饭,穿暖衣,有父亲这般明君,实乃天下之大幸也。”

  皇帝笑了声不以为然,只道:“前一段时间,天降横祸,洪水冲了堤坝,又淹了好几个村子,各地多处受灾严重,接踵而来的便是饥荒疾病,你们可有想到对应之策?”

  胤峥又道:“可以开仓放粮,兴修水利,从这次灾难中吸取教训。”

  皇帝点了点头,又道:“自二十年前,那场战役之后,国家休生养息,赦免征税,国库亏空,如何开仓放粮,如何兴修水利?”

  胤峥笑道:“这倒也并不难办,就如同前些日子,那玉奚岭的首富商贾,拿了千金捐了个虚名,父皇有没有想过,他这些钱财究竟从何处而得?这些奸商便是好逸恶劳,专门讹骗老百姓,赚取物件差价,利滚利才敛来的财物。”

  皇帝暗自抽了口气:“依你的意思?”

  胤峥:“父皇,像这样的人,举国上下多得是,这十多年来,国家对他们的制度略有放松,便如星星之火,有燎原之势。依儿臣之见,找个由头抄了这些人的家,将那些不义之财充公,造福天下百姓,才是正道!”

  皇帝笑了笑:“抄了这些人的家,将得了的财富充国库,之后呢?”

  胤峥:“自然是鼓舞兴农造业,提高税收,即解了燃眉之急,做了个榜样,又稳定了当今大局。”

  皇帝虽没有表态,但眼底却略有些失望,他脱力的靠进椅子里,轻啜了口茶默了许久。

  胤嵘抿了抿唇,欲言又止,但又似乎多有顾忌。

  皇帝睨了他一眼,说道:“胤嵘 ,你想说什么?不用怕,今日只是咱们父子仨人,不忌君臣之礼。”

  胤嵘咽了把吐沫,抱了抱拳,悄悄看了眼胤峥,这才道:“儿臣……儿臣的想法,倒是与三皇兄相悖。”

  第54章

  皇帝心头一动:“哦?”

  胤嵘深吸了口气,豁了出去, 道:“父皇, 三皇兄的办法固然可行,但却不是长远之计, 不过是杯水舆薪。”

  胤峥不服气冷哼了声:“这么听来,四皇弟是有更好的办法了?”

  胤嵘嚅了嚅唇, 继续说道:“自古重农轻商,可再多勉励, 也得靠老天赏饭, 天灾人祸是难免的, 若太过倚重某个方面,反而会使之失衡, 坍塌时自救只怕都不及了。”

  “到那时,别说国库亏空, 连百姓都吃不起饭, 至使天下动荡……”

  胤峥听至此, 怒斥道:“住口!你这话是大逆不道!”

  皇帝撇了下嘴, 不悦道:“听他继续说。”

  胤嵘:“儿臣是想,世事都有两面, 既然商人能靠他们的手段获取大量财物,不如鼓励他们,从某种承度上加以扶持,针对不同业务交易征税,而不是将所有纳税的重担希冀于某一方面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;只有这样,一滩死水才能流动不会亏盈。”

  皇帝想,胤嵘这番话,倒是与奚御菀那些道理很相似,看法也一致。

  若从长远来看,需得改变一些治国策略,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。若是保守着墨守成规,迟早会自取灭亡。

  可成见不是一朝一夕积成的,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化解的。这条路,任重道远,十年后的繁荣盛世,他是没有机会看到了。

  想罢,皇帝却并没有夸赞胤嵘,而是斥了声:“离经叛道,本末倒置!你这书是白读了,应当多向你三皇兄学习。”

  胤嵘虽心中觉着委屈,却也只是默声退了开来。胤峥冷笑了声,只觉他自不量力。

  皇帝摆了摆手:“行了,你们都先回去吧。”

  “儿臣告退。”